新闻中心
第十一届仲满杯国际学校击剑联赛圆满落幕,青年剑手闪耀赛场
2025年3月22日,第十一届“仲满杯”国际学校击剑联赛在浦东国际击剑中心圆满落下帷幕,本届赛事吸引了来自全球15个国家及地区的68所国际学校的近500名青年击剑选手参赛,规模创历届之最,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共产生个人赛与团体赛奖牌36枚,其中上海国际教育中心击剑队以4金3银的优异成绩成为本届赛事最大赢家。
赛事规模升级,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
作为亚洲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青年击剑赛事之一,“仲满杯”今年迎来了第十一个年头,赛事组委会主席李剑锋在开幕式上表示:“本届赛事的参赛国家和地区数量较去年增加了25%,特别是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代表队数量明显增多,这体现了击剑运动在全球青少年中的普及程度正在提高。”
本届赛事设花剑、重剑、佩剑三个剑种,每个剑种分设U14、U17和U19三个年龄组别,比赛采用国际击剑联合会最新竞赛规则,聘请了来自法国、意大利和中国的12名国际级裁判执裁,确保赛事公正性与专业性。
比赛过程精彩纷呈,新秀老将各展风采
在U19男子花剑个人赛中,来自新加坡国际学校的华裔选手林俊宏与上海国际教育中心的李明阳上演了一场经典对决,双方战至14平后,林俊宏以一记精彩的防守反击得分,最终以15比14险胜夺冠,赛后林俊宏表示:“这是我参加过最激烈的比赛之一,‘仲满杯’给了我与世界级选手交流的机会。”

女子佩剑赛场上,年仅15岁的北京国际学校选手王雪婷表现抢眼,她在U17组别中连胜六场闯入决赛,最终以10比5战胜香港国际学校的卫冕冠军陈美琪,王雪婷的教练张宏波评价道:“这批年轻选手的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远超往届,中国击剑的后备人才令人惊喜。”

团体赛方面,上海国际教育中心与德国欧洲国际学校在U19重剑团体决赛中相遇,双方战至44平后,上海队的第三剑手刘子豪在加时赛中率先击中对手,帮助队伍以45比44险胜夺冠,这场团体决赛被现场观众评为“开赛以来最精彩的对抗”。
赛事组织获赞誉,科技元素增添亮点
本届赛事在组织方面有多项创新,组委会首次引入电子裁判辅助系统,在三个主赛场安装了高速摄像回放装置,帮助裁判更准确判断关键剑,赛事还通过VR技术为远程观众提供360度观赛体验,在线观赛人数累计超过50万人次。
国际击剑联合会技术代表皮埃尔·马丁在参观赛事后表示:“‘仲满杯’的组织水平已经接近世界青年锦标赛标准,特别是在科技应用和运动员服务方面走在了前列,这种高水平的学校间赛事对击剑运动的全球化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赛事期间还举办了“击剑文化日”活动,包括击剑历史展览、装备体验区和冠军互动会等,让参赛选手和观众更全面地了解击剑运动的文化内涵。
中国学校表现突出,后备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本届赛事中,中国国际学校代表队共获得12枚金牌,占金牌总数的三分之一,较去年增长20%,特别是在U14组别中,中国小将包揽了花剑和重剑的个人赛冠亚军。
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徐勇在闭幕式上表示:“近年来我们在学校击剑项目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包括专业教练进校园、校内联赛体系建设和国际交流机会提供等,这些举措正在见效,年轻选手们通过‘仲满杯’这样的平台获得了宝贵的大赛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来自西部地区的成都国际学校首次参赛便获得佩剑团体铜牌,显示了击剑运动在中国各地的普及程度正在提高。
闭幕式简约而不失隆重,下届赛事移师深圳
当晚的闭幕式简约而隆重,组委会为获奖选手颁发了特制的“龙形”奖牌和证书,奥运冠军、赛事名誉主席仲满通过视频向所有参赛选手表示祝贺:“看到这么多年轻面孔在剑道上追逐梦想,我深感欣慰,击剑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希望你们继续保持对这项运动的热爱。”
据悉,第十二届“仲满杯”国际学校击剑联赛将于2026年3月在深圳举行,深圳市代表在接旗仪式上表示,将借鉴本届赛事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扩大赛事规模和提高办赛质量,为全球青年击剑选手提供更优质的竞技平台。
随着闭幕式的结束,各国选手相互交换队服和纪念品,相约来年再战,这场国际击剑盛会不仅展示了青年击剑运动的最高水平,更为世界各地年轻人提供了文化交流的平台,完美体现了体育促进国际理解与友谊的价值。



2025-09-30
浏览次数:
次
返回列表